厦门实验中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厦实先锋派,精新育英才”为大思政育人主题,以“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为标准,全力打造思政工作队伍,创新思政工作模式,激活党建与思政融合发展新引擎,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增强思政力量 提升思政工作能力
发挥思政专业力量,增强思政工作成效。学校以思政教师为依托,成立思政研究中心,打造思政辅导员队伍,采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能力。派驻思政辅导员,除开展思政工作外,还辅导年段长与班主任开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各年级、班级思政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聚焦思政工作的痛点、堵点,思政辅导员认真研究国家社会发展和中小学思想政治发展动态形势,把握学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撰写理论调研报告,积极探索形成学校思政工作模式,为学校思政工作决策提供依据与建议,为破解当代中小学思政工作难题提供“厦实方案”。
学校发挥思政教师专业知识优势,加强思政理论研究,总结、推广思政工作经验。思政辅导员每月就不同的主题,对各年级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展开宣讲并指导。全体思政课教师化身思政辅导员,服务各个年级,分别针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困惑与需求,开展相应的理论宣讲指导。
注重课程思政,营造全员思政氛围。学校坚持“人人都是思政工作者”,要求各学科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主动开展课程思政的教科研课题研究,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将思政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学校实行思政工作首任制度,做好每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铸魂育人,启智润心。
学校语文学科教师组织“读经诵典,共品骚人——师生共读文化名人读书分享会”,引领学生学会阅读,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历史学科教师开设“红色革命事迹与中共革命历程”“回望英雄人物 传承红色基因”等校本课程,组建“四史宣讲团”,进年级、进班级宣讲,排演《破晓》等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剧,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各学科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使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挖掘校外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教联体。学校主动联动校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法治副校长、综治副校长、科学副校长和健康副校长的指导监督作用,努力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联体。每年的宪法宣传周期间邀请学校法治副校长讲宪法精神,带领学生走进当地法院观看审判过程,现场体验感受法律的权威。科技节期间,邀请科学副校长做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学习方式转变的讲座,领略科技为学习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更加自觉践行科学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校还邀请厦门市“大思政课”实践指导教师走进校园为师生授课,推进协同育人。
创新思政工作 打造“行走”思政课堂
整合各类资源。学校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着力点,精心打造了党史故事园地、领袖墙、中国精神步道等平台,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采用书法家王羲之字体标记学校所有建筑物,所有楼群均以饱含学校“惟精惟新”办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精髓的“惟”字系列命名。修建书法广场、立德树人文化广场,设置京剧长廊、京剧大师园、京剧经典桥段雕塑、京剧角色影雕、京剧乐器石雕、京剧艺苑舞台等,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各年级、各班级环境,促使学生潜移默化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情感浸润学生心灵。充分利用厦门市“大思政课”研学主题路线,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以“8个相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为要求,积极改革创新思政课。作为12年一贯制学校,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必修、选修思政课程外,学校积极融入京剧文化、书法艺术、非遗项目、闽南文化等元素,打造具有厦实特色思政校本课程,构建以“厦实先锋派,精新育英才”为主题的12年一体化思政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思政课的系统性、实效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优势,打造包括“校园内的思政课”“云端上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深受学生喜爱。学校将思政课从课堂搬到校园、同安孔庙、古龙酱文化园、朱子书院、竹坝基地、军营村、白交祠村、新圩初心馆、集美鳌园等场所,组织学生边走边学,真正让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学校组织主题演讲比赛、红色经典诵读、思政辩论赛、模拟政协、青少年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社会研学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深刻领悟思政课的内涵与价值。
厦门实验中学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真理的力量,在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张洋烽 李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