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广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二中”)2025年科技节启动仪式暨“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签约仪式上,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将携手二中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活动中,华工专家团队与中学生展开对话,以“科学家第一课”点燃少年科技报国之志。
华南理工大学多位院士名师到场宣讲
大学中学通过“三共同”机制合作育人
与会嘉宾共同点亮科技节“星火”,三架足球无人机腾空而起,以精准的空中编队表演宣告了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正式启幕,传递出“播撒科技火种,点亮创新未来”的深远意义。
科技节首项重磅活动——“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签约仪式随即举行。在华工党委书记章熙春、二中党委书记黄学松等人见证下,华工副校长李卫青、二中校长陈健、黄埔区苏元学校校长莫庆葵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启动仪式和签约仪式
据悉,这份跨越大学与中学的育人蓝图,将依托华工顶尖学科资源与两校基础教育优势,通过课程共建、课题共研、导师共培等机制,包括科学课程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科技竞赛指导、师资培训与交流等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储备拔尖创新人才。
“近3年来,华工的二中生源毕业生共160人,其中赴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学府深造110人,深造占比68.75%……”章熙春指出,“这次签约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握手,更是大湾区科技人才培养生态链的关键一环。”
华工学术大咖开讲“科学第一课”
当天,华工党委书记章熙春率领该校专家团队,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内的多位“学术大咖”,为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了华工如何培养新工科人才,以及2025年的招生政策、专业情况等。
章熙春介绍,华工拥有一批世界顶尖学科,理工科特色尤为凸显,打造了“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和师资队伍,全面支撑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章熙春书记演讲
广州国际校区开展在地国际化办学,秉承“学生永远在C位”育人理念和“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教学理念,培养世界一流新工科领军人才。章熙春重点介绍了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广州国际校区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他表示,华工正举全校之力推进广州国际校区率先加快发展,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校区。
章熙春向莘莘学子发出邀请,“期待你们加入华南理工大学,在这里实现从优秀到卓越”。
华工普通类招生政策有较大变化
宣讲会现场,华工招生办负责人详细介绍了2025年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和普通类招生政策。
2025年,华工综合评价在广东招生300人。招生专业为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新工科专业。自2021年试点以来,该招生模式受到热捧,报考热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升。通过综合评价入学的学生培养成效显著,不仅学习表现好、综合能力强,毕业质量也很高。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近100%,深造率接近70%。参加就业的学生大多进入华为、南方电网等世界500强企业和高科技龙头企业。
华工招生办负责人介绍华工招生政策
2025年,华工普通类招生政策有较大变化。学校进一步优化学校招生政策和招生专业,为高考考生带来六大“礼包”,包括新增四个招生专业,大幅增加高热度专业计划数;新设四大工科试验班,实施“一生一导师”制度;专业志愿满足率100%;专业类分流零限制,意愿满足率100%;转专业转出零门槛、转入学校层面不设限;双学位+辅修专业,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据了解,华工将于五一期间组织广州国际校区校园开放日,邀请广大考生、家长进校,亲身感受体验广州国际校区育人环境,面对面解答“631”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相关疑问。
文丨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朱穗晴
通讯员 华轩 代斌
图丨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