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百科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航为AG600M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配套设备全部适航取证工作顺利完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6:31:00    

太航为AG600M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配套设备全部适航取证工作顺利完成

【新观察】助力“鲲龙”振翅 圆梦“航空报国”


在全机大气数据系统迟滞响应测试工作中,大气数据模块的设计主管武新宇(右一)与到访专家讨论实验情况。


失速告警振杆器


综合备份仪表


大气数据基准单元


AG600M飞机(资料图)

  启动、轰鸣、滑行、加速,整个机身昂首向上,如同一只展翅鲲鹏,以优雅的姿态直冲云霄……近几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多次成功试飞。AG600M为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的灭火型号,其未来的实战化应用和批量交付将补齐国产大型灭火飞机的短板,大力提升森林灭火的速度和能力。

  作为与大型客机C919、大型运输机运-20齐名的国产大飞机“三兄弟”之一,AG600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民用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也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其研制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研制能力空白,技术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飞机的设计研制、试验试飞到适航取证,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航空人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终成功打造出了这款性能卓越的国之重器。这其中,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太航(以下简称太航)的一众技术人员,为此努力了5年时间。

  3月25日晚,Y/GY-226大气数据模块的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和项目单在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运行管理系统中正式获批,标志着太航为AG600M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配套设备全部适航取证工作顺利完成。

以责任担当护航重大任务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降水减少和高温干旱现象频发,导致山火灾害在全球多地肆虐。我国地域广阔,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这对航空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装备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AG600飞机的设计、制造及其适航取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适航取证,作为民用航空器进入市场运营的必经之路,涵盖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技术验证。这一过程旨在确保航空器的各项性能均符合国际最低安全标准,从而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此次AG600M飞机的配套产品供应中,太航公司共提供了26型产品,覆盖大气数据、座舱显示、管路、告警等多个关键领域。其中,23型产品随飞机一同进行适航取证,另有3型产品单独取证。

  “能参与并完成这样的重大任务,是践行太航担当、展现太航实力的难得机会。”太航科技委主任、总工程师宣晓刚说。为此,太航于2020年专门成立了民机工程部,并从各部门抽调了4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专业团队。这个平均年龄仅为35岁的年轻团队,在过去的5年里,几乎是不间断地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和测试工作中。

  “飞机涉及40多个系统,我们承担了其中的5个。”技术人员郝奎介绍。他负责的综合备份仪表在飞行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当主仪表设备出现故障时,备份仪表可以自动接管显示任务,提供必要的飞行信息,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因此,这也是一个单独取证的设备。

  星夜兼程,是技术人员日常工作的一个写照。由于设备要在国内具备试验条件的不同城市测试,技术人员出差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不分昼夜。“那次设备在合肥测试,由于长时间工作出现了异常,我们前一天晚上接到电话,带上各种工具连夜坐飞机,第二天凌晨2点落地,4点赶到了当地的实验室,完成故障排查。”郝奎说。

  半个牛奶箱大的设备,做了多少次试验,经历过多少次检测,郝奎已然不记得了。但他只记得一点:“民机的核心是安全,备份仪表是在紧急状况下,给飞行员保命用的,我所要做的,就是确保备份仪表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安全可靠。”

  多年来,太航的综合备份仪表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多种机型,经受住了各种情况的考验。在各种机型的振动环境下、在不同高度温度湿度的条件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数据。“多年的实践验证给了我们足够的底气,也让我们顺利完成了这一设备的适航取证工作。”民机工程部部长罗小虎说。

以技术实力实现创新突破

  与综合备份仪表一样,大气数据设备同样是太航的优势专业。不同的是,这一次,大气数据设备则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

  AG600“机”如其名,“鲲龙”的特长在于水陆两栖。所谓水陆两栖,差不多就是让一架飞机会游泳,或者让一艘船会飞行。汲水快、灭火面积大,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等特点,让AG600M成了空中救援的“多面手”,但也给技术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飞机面临的气流情况较为复杂,其次,防水防腐蚀也是一大问题。”总压受感器的设计主管庞建君说,与一般飞机不同,AG600M主翼两侧各有2个巨大的螺旋桨,使得相应设备考虑的情况要更多、试验也要更精细。

  总压受感器俗称空速管,作为测量气流总压和飞行速度的设备,是飞机上极为重要的测量工具。为了满足AG600M的特殊需求,太航的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进行测试和改进,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达到完美。

  庞建君至今对冰风洞试验记忆犹新。飞机结冰一直是安全飞行的重大隐患,如何让AG600M克服这一难题?2024年,太航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10个工况条件下的冰风洞试验,这不仅标志着国产全压受感器首次在国内圆满完成了相关条款规定的全部防冰除冰测试,更是太航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新中国的第一个空速管是太航生产的,第一次10个工况条件下的冰风洞试验也是由太航完成的。这两个‘第一’,是我们太航人的骄傲!”庞建君自豪地说。然而,这项测试的总花费高达百万元,平均每一次冰风洞试验都要花费10万元,技术人员笑称:“一次试验,一辆小汽车就没了。”足见这项试验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飞机上的所有设备都需要可靠性和安全性,就连管路也不例外。”技术人员杨博霄介绍,他负责的管路补偿器是飞机管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承载机内的高温高压气流,还要经久耐用与飞机同寿。“如果出现问题,一旦要更换,就会改变飞机的原有结构,进而影响安全性。”

  在全力确保飞机绝对安全的过程中,技术人员有时则会面临安全风险。在管路补偿器极值测试中,技术人员需要近距离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在高压环境下,设备有可能发生爆炸等危险情况。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用专业和勇气守护着飞机的安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航空报国”的初心和使命。

以精准数值保障飞行安全

  此次太航单独取证的3型产品,除了综合备份仪表外,还有大气数据模块和大气数据基准单元。作为大气数据的中间环节,其传输与演算的敏感度及速度,对飞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如同飞行的“神经中枢”,精确无误地处理着每一份大气数据。

  “总压受感器收集大气数据,大气数据模块和大气数据基准单元负责解算和综合,最终将空速、马赫数、高度等参数显示在仪表上。适航取证对中间环节的两个设备同样有着详细的要求。”大气数据模块的设计主管武新宇说。

  大气数据测试的精准度是多少?负责大气数据基准单元的技术人员韩笑介绍,他们曾完成过一次全机大气数据系统迟滞响应测试。“标准大气压为101.325千帕,试验中,每次气压的变动只有0.1千帕,设备要在这么小的数值变化中测试灵敏度。”

  数据传输解算的速度是多少?从总压受感器感受到数据到仪表显示,整个过程必须在120毫秒之内完成。120毫秒,大约相当于人眼分辨物体的时间,时间越短,意味着飞行过程越安全、越可靠,武新宇介绍。

  相比0.1千帕和120毫秒这样的微小数字,100多公斤的重量给人的感受更直接。失速告警振杆器的设计主管范英杰对这个重量的感受更直接。“失速告警振杆器会在飞机姿态出现异常时发生强烈振动,以提示飞行员。”范英杰介绍,在试验中,为了控制振杆器的振动力度,防止发生意外,他们要携带100多公斤的设备进行保护。每次搬运也隐藏着不少风险,范英杰就曾在一次搬运中被砸伤,但他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虽然有辛苦,但更多的是自豪。”范英杰感慨地说。每当在电视上看到AG600M的新闻,他都会自豪地告诉孩子,自己参与了这项伟大的事业。这份自豪感,不仅源于对工作的热爱,更源于对航空事业的执着追求。

  “太航承担的全部适航取证工作的顺利完成,是所有技术人员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不懈努力的结果。这是太航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继续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为我国航空事业贡献太航智慧和力量。”宣晓刚说。

  本栏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摄

记者手记

  “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在“鲲龙”传说变为现实的背后,是太航人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实力。

  讲述中,科研人员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科技的敬畏与热爱,每一次数据的记录、每一次设备的调整,都凝聚着他们无尽的心血与智慧。

  为了确保AG600M配套设备的适航性能,太航科研人员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们不仅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技术难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正是这份对航空的忠诚与责任,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如今,AG600M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已经翱翔于蓝天之上,成为我国航空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而太航的科研人员,也将继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新的科研项目中,为国家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西日报记者郭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