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统计,南极州现拥有42个国家的85个科考站,有1000余人常年在此工作。
德国-诺伊迈尔三号站,启用于2009年2月20日,位于阿特卡冰港,隶属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命名源于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格奥尔格·冯·诺伊迈尔,他早在1854年就开始对南太平洋以及南极的水文和气候进行观测研究。
德国-科嫩站,启用于2001年1月11日,位于毛德皇后地,隶属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命名源于德国物理学家海因茨·科嫩,他在上世纪79年-80年的考察中确立了德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位置,也就是后来的格奥尔格·冯·诺伊迈尔站(1992年废止)。
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启用于2009年2月15日,位于毛德皇后地,隶属国际极地基金会,命名源于比利时国王菲利普的长女伊丽莎白·泰瑞丝·玛丽·海伦妮公主,该站是世界首处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极地科考站。
巴西-费拉斯少校站,启用于1984年2月6日,位于乔治王岛,隶属巴西海军,命名源于巴西海军军官路易斯·费拉斯少校,作为巴西在南极洲的科考先驱,他曾在上世纪70年代两次搭乘英国船只远征南极,并且说服巴西政府在南极投入科考力量。
日本-昭和站,启用于1957年2月,位于东翁古尔岛,隶属国立极地研究所,命名源于建设时期的日本年号昭和,该站曾一度配置有哈士奇犬来拉动雪橇,因违反《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禁止携带任何有生命的植物及动物等进入南极这一规定,而取消配置。
乌克兰-维尔纳茨基站,启用于1996年2月,位于加林德斯岛,隶属国家南极科学中心,命名源于乌克兰科学院首任院长弗拉基米尔·维尔纳茨基,他被认为是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放射地质学的创始人之一。
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启用于1957年2月,位于南极点,隶属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极地计划局,命名源于在1911年12月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罗尔德·阿蒙森和1912年1月抵达的罗伯特·斯科特,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世界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美国-麦克默多站,启用于1956年2月16日,位于罗斯岛,隶属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极地计划局,命名源于罗斯岛所在的麦克默多湾,而麦克默多这一名字源于英国人阿奇博尔德·麦克默多,他在1841年2月的探险活动中发现了麦克默多湾,麦克默多站是南极洲最大的科考站,可容纳1250人。
美国-帕尔默站,启用于1968年,位于昂韦尔岛,隶属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极地计划局,命名源于美国探险家纳撒尼尔·布朗·帕尔默,他在1820年驾驶单桅帆船发现了帕尔默站所处的昂韦尔岛,而且纳撒尼尔·布朗·帕尔默还是一名出色的海豹猎手,事实上帕尔默站目前主要从事的也是极地生物研究。
俄罗斯-米尔尼站,启用于1956年2月13日,位于澳洲南极洲领地,隶属俄罗斯南极考察队,命名源于俄罗斯帝国海军中将及著名探险家法捷伊·法捷耶维奇·别林斯高晋远征时期的补给舰米尔尼号,该站是俄罗斯(苏联)第一处南极洲科研考察站。
俄罗斯-沃斯托克站,启用于1957年12月16日,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隶属俄罗斯南极考察队,命名源于俄罗斯帝国海军中将及著名探险家法捷伊·法捷耶维奇·别林斯高晋远征时期的主力舰沃斯托克号,该站以记录到地球上最低自然温度-89.2°C而闻名。
俄罗斯-别林斯高晋站,启用于1968年2月22日,位于乔治王岛,隶属俄罗斯南极考察队,命名源于俄罗斯帝国海军中将及著名探险家法捷伊·法捷耶维奇·别林斯高晋,他是俄罗斯帝国第一次南极探险舰队的指挥官。
法国-迪维尔站,启用于1956年1月12日,位于阿黛利地,隶属法国极地研究所,命名源于法兰西帝国海军少将及著名探险家儒勒·迪蒙·迪维尔,他一生探索了南太平洋、西太平洋、澳洲、新西兰和南极洲等地。
法国和意大利-康宏站,启用于2005年,位于冰穹C,由法国与意大利联合开设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也是继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和俄罗斯沃斯托克站之后,第三个在南极高原地带建立的科考站。
韩国-世宗大王站,启用于1988年2月17日,位于乔治王岛,隶属韩国海洋研究院极地研究所,命名源于朝鲜国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
智利-贝纳尔多·奥伊金斯将军站,启用于1948年2月18日,位于勒戈皮勒角,隶属智利陆军,命名源于智利独立后第一任最高执政长官贝尔纳多·奥希金斯,该站在1948年2月18日接待了第一位踏上南极洲的最高国家元首 – 第25任智利总统加布里埃尔·冈萨雷斯·维德拉。
英国-哈雷站,启用于1956年1月15日,位于布伦特冰架,隶属英国南极调查局,命名源于英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哈雷彗星也曾以他命名。
英国-锡格兰尼岛站,启用于1947年3月18日,位于南奥克尼群岛,隶属英国南极调查局,命名源于南奥克尼群岛的一部分格兰尼岛,面积1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281米。
印度-巴拉提站,启用于2012年3月18日,位于拉斯曼丘陵,隶属国家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这也是印度第三个南极科考站。
意大利-马里奥·祖切利站,启用于1986年,位于特拉诺瓦湾,隶属国家科学委员会,命名源于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机构负责人马里奥·祖切利。
新西兰-斯科特站,启用于1957年,位于罗斯岛,命名源于英国海军军官和著名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他曾带领两支探险队前往南极地区,并发现了南极高原,而南极点就位于南极高原。
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站,启用于1989年,位于欺骗岛,隶属于西班牙陆军,命名源于西班牙探险家加布里埃尔·卡斯蒂利亚,西班牙人认为他是最早发现南极大陆的人。
瑞典-斯维站,启用于1988年,位于毛德皇后地,隶属瑞典极地研究秘书处,严格来讲斯维站只是瓦萨站的一部分,主要从事小型临时研究并记录地壳运动。
瑞典-瓦萨站,启用于1988年,位于毛德皇后地,隶属瑞典极地研究秘书处。
挪威-特罗尔站,1990年2月17日,位于毛德皇后地,隶属挪威极地研究所,该站处所的位置风暴频发,所以设置有一个可以容纳8人的应急设施,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挪威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曾在2008年1月到访此站。
我国目前在南极一共拥有五处南极科考站(包括一处在建),其中三处常年站(长城站、中山站、罗斯海新站)和两所夏季站(昆仑站、泰山站),五处科考站全部隶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其中长城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启用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乔治王岛;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启用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拉斯曼丘陵;昆仑站是我国第一处以及世界第六处南极内陆科考站,启用于2009年1月27日,位于冰穹A,也是人类在南极建立的海拔最高科考站;泰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启用于2014年2月8日,主要作为昆仑站的中继站,为其提供后勤保障支撑;而正在建设的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洲东部维多利亚地罗斯海沿岸的恩克斯堡岛,2018年2月7日开工建造,预计在2022年投入使用。
根据数量来看,科考站数量最多的当属俄罗斯和阿根廷,各自拥有7处,其次是美国和智利,各自拥有6处,而我国目前以5处(包括一处在建)的数量位居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