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剪纸多单色,技巧多变化。剪纸以黑白、阴阳关系在画面上所占主次的不同,从形式上可分成“阳刻法”、“阴刻法”和“阴阳混刻”。“阳刻法”是中国画线描造型的发展,有些阳刻剪纸作品细如毫发,精妙非凡。“阴刻法”则是利用剪影效果,在黑色物像上再用亮点或白线丰富表现力,形象比阳刻更显朴厚凝重。阴刻与阳刻交替结合更丰富了剪纸语言。
- 同一画面采用两种以上色纸组成者称彩色剪纸,多色者称“套色剪纸”。河北蔚县和河南灵宝等地群众以染色剪纸闻名,利用土纸或宣纸的渗水特性,在刻制好的作品上滴染色液,各色互渗而不乱,视感丰富明艳,具有浓烈的民族风味,更有用熏烟、撕毛边、烫香洞等手法把偶然现象巧妙利用而达到特殊效果的种种尝试,但是最常见的剪纸仍是利用点、线、面造型,也有用密集细线或点阵组合使远观成中间灰色调的技术,使单色剪纸产生“墨分五彩”的丰富效果。
少地方如广东佛山、饶平、福建泉州等的剪纸趋于富丽堂皇,创造出“金色彩纸剪刻”技术,先用金纸剪成纹样,再于其后衬以各色彩纸,如花衬红、叶衬绿,类似古代“华胜”制作方式,视感金碧辉煌,以前多见于财神龛及节日装饰之用。去南德宏傣族则有一种特殊剪纸艺术“冬扎”,即插于佛前或龙亭前的五色旗幡形纸饰品,被剪刻成各种花鸟、动物形,下垂穗状,另有用金银纸箔剪贴而成的挂幡,垂于寺庙佛堂梁下,所造成的气氛确令人有步入另一“世界”之感。
- 北方农村民风淳朴,黄土窑洞与灰色院落景观较浑莽肃穆,妇女们创造了窗花、墙花、顶棚花、礼花、喜花、炕沿花、灯笼花、门笺等剪纸在节日贴于房舍各部以点缀气氛,特别是用于旧式窗纸上的窗花,利用逆光产生特殊美感,冬日映着窗外雪光常给人以一种温馨的暖意。农村妇女更把剪纸用作绣花底样,也有用用经幡、神帐、冥币、明器等的宗教物品,不胜枚举。
- 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两种刀法的运用
-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 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的规律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 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