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太谷、祁县、平遥是相邻的三个县,为昔日全国金融的中枢,太谷又为三县中之首要。
大院用了大量的展品介绍了曹家经商史,反映曹家历代从创业到兴盛再到衰落的过程。创业阶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辉煌时期在“辽奉蒙俄”有六百座商埠;衰败时期则白烟一股瞬息间,千年瓦金落纷纷。
我们感到晋商文化的传承,山西境内的各个大院有不同也有相似,发迹亦有各自的努力和机缘,但都是孜孜不倦勤奋果断,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各种策略运维付出,最终才成就了一代晋商,曹家大院也是如此。
从三多堂出来后,我们议论的一个问题是:明清兴盛几百年的晋商,为什么到近代衰弱了?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晋商在明朝时,因在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也就是说,明清山西商人始终靠结托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而兴盛。但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山西商人也必然祸及自身。
民国时期有一篇时评:“山西过去是很富的。富的来源是山西人在外省外国的商业和金融业。‘老西’以俭朴而长于计较著名,但是清未民初,票号为宁波、广州的银行帮挤倒了。俄国革命及外蒙独立把那儿的老西打回来。‘九一八’的大炮把东三省的山西商业破坏了。老西纵然俭朴,生利的资源减少,仍然日陷贫穷。民国十九年的纸币破产,又把晋中晋北的金融损害不小。”这很好的概括了曹家大院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