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驾高帆游大海,忽然一阵打头风。
前文说到,妈祖的神圣地位在元朝被推到了一个高峰。但进入明代后,妈祖风光不再。昔日的庙宇被拆除,神像被捣碎销毁。庙里粗大的梁柱被拆走移作他用。
妈祖信仰的衰落,表现在她获得封号最少,整个明代三百年能确定的官方封赐只有两次,而元代仅在几十年间,就连续加封六次之多。
为什么妈祖信仰在明代如此衰落呢?这与明太祖朱元璋保守的海洋政策有关。在对外贸易上,“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
明朝初期确立闭关锁国的大方向,对后代王朝制定海洋政策影响深远。海神也就难以接续昔日的风光。
永乐以后,随着中国海防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禁令渐弛。
郑和下西洋,带给妈祖短暂的幸福时光。
公元1407年,第一次下西洋的船队刚刚归来,郑和向永乐皇帝提出一项特别请求,希望在下西洋的起点龙江建造一座天妃宫两年后,郑和船队第二次下洋归来,龙江天妃宫已落成。郑和奉御旨前往祭祀,同时带去明代开国以来的首度御赐封号。封号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这在明朝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由此开启妈祖信仰在明代的短暂兴盛时代。
每到规模较大的妈祖庙,郑和都会亲率部下进庙拜谒,十分虔诚。
其实,郑和本人信奉伊斯兰教和佛教,对妈祖未必了解很深他向永乐皇帝倡议推崇妈祖,是因为他的手下多为漳州、泉州一带优秀的船工水手和高级技术人员,而他们大多是妈祖的忠实信徒。推崇妈祖,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虽然永乐皇帝随后又一次加封妈祖,但没有将她列入朝廷礼部正式祭祀程序。
明嘉靖年间,一位使臣上疏皇帝,希望将妈祖列入官方祭祀正式程序,他写道:“臣等感其功,不敢不厚其报……伏望圣慈悯念,下之礼部详议可否?”
这位使臣就是陈侃,他曾经多次奉命出使琉球。据说,他屡屡在海上遇难,每次都得到妈祖显灵救助。后来,他也开始笃信妈祖。
礼部随后作出答复,但用词显得十分谨慎:“屡遭风涛之险幸获保全,海神职效,不可谓无,赐之以祭礼亦有据。”
尽管显得有些勉强,但礼部毕竟同意了陈侃的提议,并规定了具体实施的祭祀程序。赴琉球的册封使船,前后要举行两次祭祀仪式,一次是在出发时,祈求妈祖保佑出行顺利;一次是在返回抵达时,举行祭祀仪式来报答妈祖。
这一祈一报,相当于许愿和还愿,一次越洋出使活动才算大功告成。
陈侃这次上疏,提请礼部定下祭祀程序。终于,明朝政府算是给了妈祖一席之地。官民日常的祈风祭祀有章可循,为妈祖文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澳门(Macau)的由来
明中叶,倭寇活动剧烈。朝廷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交通以断绝倭寇的补给。凡违禁的沿海官民,必依法处以极刑。
明代的海禁政策,并没有影响妈祖在沿海渔民心中的地位。
此时,道教和佛教开始介入妈祖信俗。妈祖由此进入更为精彩的富于佛、道意蕴的神话世界,出现儒家教化内容。比如强调她的出身,是官宦人家,世代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比如她出面惩治作恶乡里的恶霸,劝诫人们多做善事。神话去除以往妈祖浓厚的巫女色彩,尽力把她塑造成儒家道德楷模。
然而这般塑造,也很难改变民间信仰的常态。古代民间信仰,鬼神观念根深蒂固。面对灾难险情,人们仍旧仰赖虚无的神灵。虚无的神灵又往往在瞬间激发民众的勇气,喷发躲灾避难的真实力量。奇迹因而出现,这种信仰的力量犹如天助。
明军剿灭倭寇后,海禁松弛。
隆庆初年,朝廷开放海禁。明朝末期,海防也随着贸易力量的强大而逐渐恢复昔日的荣光。
清代以来,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那时候,陆路不发达,水路就是财路。福建商人在内河航运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来自海边,内河行船对于他们来说如履平地。福建商民频繁往来于家乡与内地之间,也将海神妈祖信仰传入内地。
从康熙到同治近两百年间,经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妈祖的称号由明代的天妃升至天后,封号长达六十四个字,在同时代女神中名号最长,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各大商埠码头,往往都建有妈祖庙天后宫。据统计,清代中后期,巴蜀地区妈祖庙超过两百座。坐落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舞水河畔的一座天后宫,始建于乾隆十三年,是内地规模最大的妈祖庙之一。
沿海地区人多地少。随着人口增加,贫瘠的土地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而海外有着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于是,大量广东、福建民众移民海外,出现大规模的“下南洋”现象。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兴修妈祖庙。明神宗万历年间一支葡萄牙船队行驶到邻近珠江口的一个小岛靠岸停泊。他们不知道身处何地,当地人们指着身后的山岗上的一座小庙,说这里是阿妈阁,也就是妈祖庙,葡萄牙人音译为 Macau,这就是后来澳门名字的由来。澳门还只是个较近的移民点,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朝鲜、日本都有闽粤移民。
然而,清朝和明朝一样,对于海外侨民,官方态度充满敌意。《乾隆朝外洋通商条》中使用这样的字眼“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这种敌对态度,使海外侨民成为有家难回的“天朝弃民”。妈祖庙就成为海外侨民的心灵家园,寄托着他们无尽的思乡情怀。
千百年来,妈祖深孚众望。随着渔民的迁徙,妈祖信俗也随着下南洋、过香港、走台湾……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随着海商、渔民的迁徙,妈祖的信俗也传播到海内外,成为遍布全国,甚至世界华人的民间信仰,成为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象征和难以割舍的亲情纽带。
泉州真武庙以及江口码头一带的诸多海神庙,也是古代泉州地方官员和民众祭祀海神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