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百科
位置: 首页 > 常识 >

民俗到底是个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6 20:43:24    

民俗应该是属于民俗学的范畴,中国民俗学的序幕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作为一个现代学科被北京大学以歌谣征集活动的形式开展起来,20年代末,中山大学又成为民俗发展的另外一个中心,1928年创办的《民俗周刊》和1922年北京大学创办《歌谣周刊》大致奠定了民俗学的基础。

民俗学的发展磕磕绊绊,从1918年到1949年间,那些最早提倡民俗文化的学者并没有建立学科和培养学生,最早的提倡者也没有成为民俗专家,大多时候只是学业之外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顾颉刚对民俗概念提出的较早,但他终其一生还是位历史学家;容肇祖是中山大学最早的民俗学学会的会长,但其安身立命的仍然是哲学和历史;对民俗学发展有巨大贡献的钟敬文,也是以散文形式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只不过他立志把民俗学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一个伟大目标,让人可敬。

现在的民俗学作为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门学科,已经得到广大部分的实际应用,如在五六十年代民族普查与民族识别的工作中,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而言,基础的民俗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成为了识别和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前民俗学受到重视的原因,就是很多社科人文以及考古的学者,在他们所要研究的领域和课题中很容易的就扩展到了民俗学,从内涵上来讲,民俗学包括的内容太多,小到生活起居大到衣食住行,如饮食文化、食品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风水之类的堪舆学知识等;从外延上来讲,民俗学还包括了诸如民间文学、歌谣、故事、传说、生活习俗等很多相关的民间文化习惯。

已故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教授认为,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习俗。如果说一个企业要存在企业文化的话,那么一个国家必然要存在理所当然的民俗文化。

在轰轰烈烈的奥运场馆建设中,民间传说中北顶娘娘庙出现的离奇事件,就是听从了一位民俗专家的建议,重新修改了原有场馆选址的规划,当然修改规划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

大名鼎鼎的马未都马老先生,尽管对民俗文化是相当的了解,但他却不是民俗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位古董收藏家,据他所说,他的古董大部分都是20世纪80年代在地摊上“捡”来的。如果他没有深厚民俗方面的积淀,靠着运气是不行的。

宣传民俗文化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因为民俗学包含的东西实在是太多,而且都是几百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统习惯,仿佛是尘封多年的古籍,稍不留神就会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比如民间那些会看“香头”的老太太。

还有为了应对眼下的感冒发烧,那些买不到药品的农村老头老太太,就会去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撑,对于传统习惯,不要过分解读也属于正常的思维范畴。毕竟上纲上线指鹿为马的时代早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