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正式发布。今后,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国产纯牛奶,成分将更加纯净,全部直接使用生鲜乳加工而成。
修改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发布,将于2025年9月16日起正式实施。修改单对灭菌乳(即纯牛奶)的生产和标识要求进行了重要调整,原标准中“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的规定及相关复原乳标注要求被全面删除。这也意味着,灭菌乳生产将彻底告别复原乳时代。业内预测,新标准实施后,国产乳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这也将有利于扩大乳制品消费。
品质升级:全生鲜乳配方提升营养价值
一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以液体奶为主导,主要包括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调制乳等品类。其中,灭菌乳又是主要的消费品类,占比最高。
具体而言,灭菌乳是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或保持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态乳制品,即人们常说的“常温奶”或者“纯牛奶”。市面上以利乐包、无菌枕等包装形态出现的伊利金典、蒙牛特仑苏、三元极致等产品均属于此类别。
与另一种需冷藏的巴氏杀菌乳不同,灭菌乳的便利性更胜一筹。但在此前标准中,两者原料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灭菌乳除使用生牛乳作为原料外,还可添加复原乳(即用乳粉还原的液态乳);而巴氏杀菌乳则明确规定仅以生牛乳为原料。这一差异不仅引发了二者营养品质的争论,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偏好。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灭菌乳国标修订的重点及最大亮点是明确禁止添加复原乳。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生鲜乳加工成乳粉需高温处理,复原乳制成的乳制品,要比以生鲜乳为原料的乳制品,经受更多次更高程度的热加工。相比直接使用生鲜乳,复原乳的活性钙等营养成分损失更多。目前,我国高品质的牛奶一般不使用复原乳。
标准实施后,灭菌乳将全部采用生鲜乳加工,能保留更多营养物质,国产乳品质量将更上一层楼。“这既有利于扩大乳制品消费,也有利于提升和稳固养殖加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对推动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该负责人表示。
此次标准修订不仅是对国内乳品质量要求的提升,也是与国际主流标准接轨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楠表示:“禁止复原乳的使用,既体现了我国奶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新高度,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奶业已经完全具备全面使用生鲜乳的条件。数据显示,我国奶类产量居全球第四,规模化养殖比重近80%,生鲜乳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卫生指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全年累计抽检8710批次生鲜乳样品,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可见,我国生鲜乳不仅在产量上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液态奶加工生产的原料需求,在质量安全上也完全可以支撑乳业正常发展。”郑楠说。
市场提振:新标准激活全产业链活力
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奶类消费连年快速增长。2021年人均消费量达历史峰值42.6公斤,但与国际相比仍存显著差距——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日韩等亚洲国家的1/2,欧美发达国家的1/7,未来我国还有很大的奶类消费增长空间。
业内认为,灭菌乳国标的修改是扩大奶类消费的关键举措,有望通过提升国产乳品质量信心,激活消费潜力,带动奶价回升,助力奶业走出阶段性低迷。
近3年来,国内原料奶供应相对过剩,生鲜乳价格持续走低,奶牛养殖端承压明显。郑楠分析:“灭菌乳国家标准的修订实施,将扩大生鲜乳的用量,有利于稳定养殖企业的发展,增加奶农收入;同时消费者对乳品加工企业产品的质量信心提升,有利于扩大市场消费,实现产加销良性循环,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加启持同样观点。他进一步分析,灭菌乳国标的修改确立了以生鲜乳为原料的奶业产业体系,倒逼加工企业更关注上游奶源质量,有助于构建养殖与加工的长效利益联结,“避免产业大起大落,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此次修改不仅影响国内产业,还将对进口灭菌乳市场产生影响。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数据显示,部分进口灭菌乳产品实际使用复原乳生产。修改单正式实施后,这类产品将无法以“灭菌乳”名义进入中国市场,从而进一步规范进口乳制品市场秩序。
同时,灭菌乳国标也向全球传递了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号,未来国产灭菌乳在出口市场上将更具优势。
此次灭菌乳国标的修订,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奶业转型升级。专家建议,下一步需加强消费者教育,让公众充分了解灭菌乳国标的意义和乳制品营养知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产业适配:乳企已具备全面转型条件
灭菌乳国标落地后会引发何种“震动”?记者发现,对多数乳企而言,影响并不明显。
修改单发布前夕,记者在北京市几家商超走访中发现,市面上用复原乳作为原料的纯牛奶并不多见。但在部分调制乳、乳饮料和乳酸菌饮料中仍能发现其成分。例如,调制乳旺仔牛奶、含乳饮料AD钙奶以及明治保加利亚式轻酸奶等产品的外包装上明确标有“复原乳”字样。
一位王姓售货员告诉记者,卖场近几年来所售纯牛奶均由生鲜乳制成,这是北京这类一线城市的普遍现象。目前商场对所售纯牛奶产品并未出现明显调整。
为进一步了解市面上复原乳的使用情况,记者致电蒙牛、飞鹤等多家知名乳企,均得到“品牌所有灭菌乳产品均无使用复原乳情况”的回复。
一位乳企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进口大包乳粉成本低、易储存,且国内奶源供应不稳定,一些乳企选择用乳粉生产复原乳以节约成本。但近几年国内生鲜乳价格持续走低,相较于直接使用生鲜乳,将鲜奶喷粉再复原为液态奶的综合成本反而更高,多数乳企不会舍本逐末使用复原乳,这为国标的落实提供了市场基础。
王加启参与了此次标准的修订工作。他向记者证实,近年来,国内乳品行业对复原乳的使用情况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就已引导企业减少复原乳使用,明确要求以复原乳作原料生产液态奶应严格按照要求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原料比例。
从效果来看,在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基础白奶中禁用、少用复原乳早已渐成行业共识。
王加启介绍,自灭菌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以来,已经就取消复原乳这一内容10余次征求国内乳品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均表示支持取消复原乳。尤其是2024年下半年,标准起草组和相关部门,面向乳品企业等单位,又连续组织2轮意见征集和2次交流研讨。“从意见反馈来看,国内乳品企业支持本次灭菌乳国标修订的发布和实施,认为这是提升灭菌乳品质、促进鲜奶消费的重要举措。”
灭菌乳中禁用复原乳,这一调整对酸奶等其他乳制品生产是否产生影响?郑楠解释,本次修订的国家标准仅针对灭菌乳,不涉及酸奶、调制乳或其他乳制品。酸奶等产品目前仍可使用复原乳。
但她也认为,尽管短期不会受影响,不过长期来看,随着消费者对质量认知的提升和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对于这类乳制品的原料要求也会相应提高。未来在乳饮料类等产品中复原乳仍然会存在,主要作为一种补充或者调剂手段。她强调:“关键是严格原料标识制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