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伍素文 广州报道
“不好意思,太忙了!实在招呼不到。”深圳某机器人企业因连日来的周旋忙碌而婉拒了投资机构的拜访。
“当机构蜂拥而至,小机构自然很难拿到热门项目的份额了。”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沈立(化名)直言,机器人行业的创始人开始不好约了。
从去年到现在,人形机器人项目持续受到热捧,尤其是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资事件远超去年同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3月共有超30个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融资事件。
“人形机器人是技术趋势,但目前应用场景不够精准,精准场景技术又不够成熟,商业化前景还待突破。商业机构多是看3-7年,看7年以上真不多。” 沈立说。
针对这种情况,承担国家战略使命的国资机构就有着不一样的投资逻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发现,当前,瞄准着地方产业薄弱环节和突破重点,不少广东国企跑步进场、落子布局。“耐心资本”正探索更符合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孕育成长的投资模式。
机器人产业发展热潮已经掀起。广东拥有产业基础雄厚、配套完善、场景丰富的优势,成为这个重要赛道中不容忽视的存在,但也存在着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偏弱,部分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侧重应用层与短期见效的产业路径依赖等发展问题,亟待加速破解。
一名国企人士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其所在的公司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虽早有布局,但现阶段的企业大多处于早中期,缺少链主型企业,存在估值高、营收规模低、盈利低甚至净亏损等情况,因此总体投资规模偏小。
投什么?怎么投?虽然国企也有上述市场化机构同样的顾虑,但这是一个长期技术趋势,在国家与地方的政策引导下,国资国企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决然进场。
一些广东国企已下场试水、探索示范。近年,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组织业务团队开展了多次针对机器人的产业调研。这些调研往往参与方多、指向性强,聚焦痛点难点寻找对策。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该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已投资项目10余个,投资金额超35亿元。现阶段,该公司正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港股上市公司晶泰科技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种业”两个创新联合体项目。
基金投资是恒健的主业之一。为发挥千亿级基金规模的优势,恒健正以“强存量、引增量、优模式“的思路,争取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下好先手棋。
具体而言,在“强存量”上,恒健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群为抓手,围绕产业链上市公司开展收并购,做大做强广东存量上市公司并培育核心链主企业;“引增量”即通过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群,恒健以投促引,支持各地市引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核心企业、培育核心技术,促进基础层、算法、硬件等全链条自主可控;在“优模式”上,恒健进一步推动基金商业模式创新,与工商银行、工银投资组建总规模广东首只省属AIC股权投资基金,与新加坡BMF公司合作共识引入海外资金合作设立基金等,将资金活水投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主企业、上市公司较少,与上述一些基金投资策略匹配的项目有限。”上述负责人提到,对此公司将利用基金资源整合作用,牵头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机器人核心部件比如精密减速器、柔性传感器等“卡脖子”领域的关键企业,从而使越来越多项目得以匹配。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工控集团”)为广州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在金属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线束等产业链布局,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需求高度相关。从挖掘场景到产学研用协同,再到投资孵化等,广州工控集团将全链条生态培育的形式投入到这个风口中来。
今年2月广州工控集团与花都区等牵头成立“广州市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秉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理念,我们将以现有工业制造产业为基础,基于终端应用场景,推动机器人应用、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整机制造领域投资,争取实现产业闭环。”广州工控集团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广州工控集团还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特性,以500亿规模的投资基金群为基础,依托新成立的科创集团及新组建的科创基金,加速孵化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战新及未来产业,助力广州打造“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其他国企也明确表示将加快入局,比如广晟设立新质生产力母基金,围绕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寻找发掘优质标的,推动实施合作、参股或并购,以资本赋能产业空间拓展;广汽是少有的以自研为主的国企,已研发出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对于聚焦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的国企来说,在风口来到之前,他们早已布局多年。
2025年以来,国资机构不断加码人形机器人的项目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3月共有超30起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融资事件,其中近半数融资项目背后都有国资机构参投。华发集团、深创投、南山战新投是较为活跃的广东国资投资机构,还有驻粤央企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局创投。
机器人全产业链涵盖上游的灵巧手、力传感器、大脑等,中游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通用机器人等,以及下游的汽车、电子、医疗、电网等领域应用集成方案。企业发源地多集中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地。
总体看,广东国资国企的投资涵盖全产业链,主要投向人形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底层技术,从全国挖掘项目,并且致力于做参投企业的“成长合伙人”,当好“耐心资本”。
比如,珠海龙头国企华发集团,2016年已投资优必选,近日再投智元机器人等企业,为珠海引进头部公司项目,使城市快速切入具身智能赛道。投后服务上,华发集团经常为参投企业“牵线搭桥”对接合作机遇。此外总规模百亿级的珠海新质生产力基金以及十亿元级的珠海科创长青基金,也由其运营管理。
再如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简称“深创投”)。这家国资企业中的老牌VC,以一次次精准“押宝”,证明了其独到的投资眼光。
春晚宇树机器人一夜爆火并在深圳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越疆科技推出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乐聚机器人推出全球首款搭载5G-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这些已经崭露头角的人形机器人先锋企业,背后都有深创投的布局。
据介绍,深创投在深投资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多达10家,包括但不限于越疆机器人、乐聚机器人、朗驰欣创、元化智能、源升智能机器人等,约占公司行业投资总数的30%。面向全国,公司深度挖掘机器人产业链优秀企业35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企业数量达9家。
如何发现并投出一家高成长企业?
深创投公司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总结了一套“方法论”:首要是对机器人产业积极研究、投早投小,以创投思维主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其次,挖掘源头、倾注资源,以多维度投后服务提高项目投资成功率。最后且最重要的是,投后跟踪、关注拐点,以长期思维发现并成就伟大企业。
以越疆机器人为例,自2015年参与越疆的天使轮融资后,深创投用了近十年时间持续陪伴企业,不但提供多轮资金支持,还主动为企业对接各类资源、协助规划上市方案,助力企业成长为智能协作机械臂出货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细分行业龙头,并助其登陆资本市场,今年股价已涨超150%。
宇树机器人与深创投“结缘”则在2021年。彼时宇树推出了小巧灵活的教育四足机器人A1,是国内近似规格跑步速度最快、最稳定的中小型四足机器人。深创投果断出手,后又追加两轮投资并为企业对接投资机构、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这些年,深创投陆续见证了宇树Go1到H1与G1问世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这家行业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全过程,包括近期其落子深圳,也有深创投的引导。
在“投早投小投科技”上已颇具经验的深创投,如今着眼于”更早更小更前沿”。
近日,深创投成立了种子训练营,针对通过筛选的种子轮、天使轮中国创业者提供高达千万级的启动资金,并提供商业计划辅导、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场地空间对接、投贷联动、场景落地协调等支持服务。公司也会从各大高校、研究所、知名的大厂及实验室等项目源头对企业进行追踪,尽早介入给予帮助。
此外,南山战新投、招商局创投等活跃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国资机构,也多来自深圳。此前深圳市国资委提出,筹设规模不少于500亿元国资基金,延长创新创业类基金存续期限最长至15年,针对不同基金,确定差异化考核指标、免责清单,不以单一项目亏损、单一时间节点为考核负面评价依据,按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创新、创投协同发展的“深圳国资模式”下,国资国企更有底气、更大胆进行长期投资,促使前沿科技项目引入资本活水,创新更加速反哺城市。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