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一部史学上的经典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也被列为是“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汉朝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称其为断代史是因为他主要记录了西汉这一代的历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新朝地皇四年中间的将近两百五十年的历史。《汉书》中有纪十二篇,主要记载了西汉诸位帝王的事迹,还有表八篇,传七十篇,还有志十篇,主要记载的是汉朝的制度,以及天文、地理方面的一些现象。
《汉书》沿用了《史记》的纪传体的体系,但是不同于《史记》的是,《史记》是一部通史,而《汉书》是一部断代史。而断代是这种方式也被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是官方正史所用的体系。
《汉书》是除了《史记》之外又一部地位非常突出的史学经典,他记录了西汉当时各个阶层人物的真实状态,秉承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是传记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汉书》也继承了《史记》中为少数民族列传的传统,其中《汉书·西域传》中记叙了今天的新疆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的的历史,还有许多中亚和西南亚国家的历史,到今天,这些历史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珍贵的资料。
在内容上《咏史》所咏叹的是西汉奇女子缇萦救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缇萦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将父亲的冤情呈送给了皇帝,皇帝被缇萦的执着和父女情深所打动,于是赦免了缇萦父亲的死罪,而且还下令废除了非常严酷的“肉刑”。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实历史上能咏叹之人太多了,为什么班固偏偏选了缇萦这个人。其实联系班固的生平我们也就能够得到答案了,班固一生下过两次狱,第一次是因为被人告发自己在私自撰写国史,第二次是被人给陷害,以教子不严,诸子不遵守法度为由被捕入狱。第一次班固入狱有弟弟班超相救,但是第二次班固则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班固最后因为没有人救死在了狱中。
但是二人也有一些差别,这些差别也都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上。《史记》是一部通史,而《汉书》是一部断代史,这是一个差别也就不再多做赘述了。另外,《史记》可以说是一本私人的著作,是司马迁的外孙将《史记》呈给皇帝,《史记》才得以被广泛的阅读。而《汉书》则不然,因为在成书之前皇帝就已经知道班固在写这本书,到后面《汉书》都已经有一些国史的味道了,与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有着很大的差别。
另外司马迁和班固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思想差异,司马迁时期,儒家思想还没有被推倒那么高的位置,所以司马迁在评价很多历史人物的时候并没有单单用儒家思想的价值观来做单一的评价,而是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看法。而班固则不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班固则成为这个运动的产物。班固已经把儒家的思想作为自己的主要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具有排他性,因此班固开始批评司马迁没有用儒家的思想来对人物进行评价。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这句话,出现在班固的《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中对司马迁以及他的著作《史记》的评价。原句是: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很多关于是非判断方面是存在一些错误的。比如说伦天仁大道是先讲的黄老之后说的六经。在叙述游侠的时候并没有记录下真正的处士,却让奸雄之人进入了列传。而在记录农商物产的《货殖列传》中,司马迁推崇的是有势力的人,却羞辱了贫贱之辈,贬低了贫困人民。
王翦是频阳人,儿子王贲,孙子王离。王翦和儿子王贲都是秦灭六国主要战将。孙子王离在秦二世率秦军与项羽战,结果战败被俘。至于被杀掉还是怎么的,太史公司马迁没交待,班固也没有去作调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交等了当时秦军几位主将的下场是: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则说“王离军降诸侯”。不过,我估计是活不了,因为项羽的爷爷就是死于王翦之手,以项羽的性格,杀掉了王离正好可以为其祖父项燕报仇。至于王离的子女,史书中没有交待。不过在晋代琅琊赵高肯定会灭他们满门。王元逃到了现在临沂,成为琅琊王氏的先祖;而次子王威逃到了现在山西太原,成为太原王氏的始祖。
他的儿子王骏出任曾出任御史大夫,后又代薛宣出任丞相。王吉和王骏都是以儒学出身,但是他们两人都没有封侯。而才名等爷爷和父亲的王崇时却被封为扶平侯。不过,当时已时王莽篡位的之前夕,王崇采取的是与王莽划清界线不合作的态度,但是又明抗王莽,于是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被其侍婢杀掉。天知道这个侍婢是不是王莽的杀手。王崇死后其家族沉默了很长时间。直到王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个王戎的。
这前王家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王雄及其子王浑都不过是地方官员。王睿曾出任荆州刺史,后来被孙坚以个人恩怨找了个借口给杀了。王氏家族真正成为士族其实源于王戎和堂弟王衍两人的活动。王戎是三国末期竹林七贤之一,不过这个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而且贪财好利。他的堂弟王衍更不是一个好东西。不过东晋初年的政治军事政治格局倒与此人有很大关系。
王衍对西晋末年的局势并不看好,于是便想“司马睿那,经营东南;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北方;而王敦则掌控兵权,在荆州一带。三窟之中只有王旷在北方失败,而王导和王敦两人则完全掌控了东晋初年政军大权,出现了“王与司马共天下”的局面。至于太原王氏,他们长期沉寂,一直到汉末司徒王允的出现。
陈万年教子
【原文】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万年是朝廷中显赫的大官,(陈万年)曾经病了,叫来儿子陈咸告诫他(并让他)跪在床前,说到半夜,陈咸打了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为什么(这样做)?”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我完全明白您所说的话,主要的意思是教我拍马屁罢了!”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注释
1.尝:曾经。
2.戒:同“诫”,告诫。
3.语:谈论,说话。
4.睡:打瞌睡。
5.欲:想要。
6.杖:名词用作动词,用棍子打。
7.之:代词,指代陈咸。
8.曰:说。
9.乃公:你的父亲。乃:你。
10.谢:道歉,认错。
11.具:全,都。
12.晓:知道。
13.大要:主要。
14.谄(chǎn):谄媚,奉承,拍马屁。
15.乃不复言:就。
16.复:再。
17.言:话。
18.陈万年乃朝中重臣:是。
19.汝反睡:反而。
20.何:为什么。
21.显: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