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幅画面上,那就是,独自坐在蒲团上,张口朗诵古诗词,两耳不闻窗外事,任凭朝堂一锅粥。
受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嘉靖是一个懒政怠政,一心修道,虽然无心朝政,但却能凭借其超高的智商实现对群臣完美控制的帝王。
这种想法,很显然并不正确,谓予不信,请看下文。
首先,嘉靖皇帝并不懒,不仅不懒,而且相当勤奋。
我们知道,嘉靖之前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
正德这个人,毕生追求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世界这么大, 我想去看看。
正德不喜欢紫禁城,更不喜欢在宫里,所以他要么在自己盖的豹房(娱乐场所)里待着,要么就溜出去转悠。
天子不在朝堂,政务就难免沉积,而嘉靖这位远房堂弟即位之后,立刻开始处理正德留下的烂摊子。
以前被正德皇帝排挤打压的那些贤良臣子,嘉靖纷纷启用,委以重任(恤录正德中言事罪废诸臣),将百姓从正德末年就开始拖欠的赋税和田租全都豁免,一笔勾销(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诛灭了正德时期霍乱朝堂的宦官钱宁和江彬(壬申,钱宁伏诛。六月戊子,江彬伏诛),最后还十分像模像样的下了一条命令,各地不允许再向朝廷进献奇珍异宝等奢侈品。(纵内苑禽兽,令天下毋得进献)。
皇帝还严肃法纪,惩处贪赃枉法,整肃科考,打造清澈的吏治环境,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嘉靖是从来都没闲着。
历史上还专门有个词,叫做“嘉靖中兴”,就是学界对嘉靖即位后这些行为和表现的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勤奋,如此有政绩的嘉靖皇帝,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那个练道修玄,近乎神经质一般的嘉靖的呢?
答案是,突然有一天。(这不是废话么)
我们知道,由于正德皇帝没有儿子,所以皇位才能落到他这个远房堂弟的身上,作为远房亲戚,朱厚熜本质上和朱氏皇族的血脉是很远的。
他和大明正牌朱氏皇族的关系,就好比动漫《火影忍者》中的日向宁次和日向雏田一样,一个是宗家,一个是本家,作为宗家的日向宁次永远是日向家的附属和奴仆,是低等人,而能力一般的日向雏田则生来就拥有最为纯正的血统。
如果说朱厚照是本家,那么朱厚熜就是宗家。
这个撞了大运的远房皇室自从登上皇位之后,就开始感受到了满朝大臣对他深深的恶意。
原本,嘉靖的老家是在湖北安陆,在他得到要继承帝位的消息,风尘仆仆来到京师后,礼仪方面的官员居然要求他从紫禁城一个偏僻矮小的侧门进入,嘉靖坚决不同意,并且强烈要求走正门。
从这一刻开始,嘉靖就感觉到了这帮人对他的歧视。
自己是过来当皇帝的,皇帝怎么能钻狗洞呢?
嘉靖强烈拒绝,然而官员们死活不开大门,嘉靖没办法,只好扬言如果不让我走正门,那我宁愿不当这个皇帝。
官员们没办法,只好城门大开,把嘉靖迎了回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嘉靖这个皇帝当了没两天,大臣们又开始闹幺蛾子。
我们知道,正德的父亲是弘治,而嘉靖的父亲是另外一位藩王。
嘉靖当了皇帝之后,自然想要把自己的这位藩王父亲追封为先帝,顺便送到太庙里去供奉。
然而,他这个看起来十分合理的请求却遭到了绝大多数臣僚们的拒绝。
官员们不仅拒绝了嘉靖的请求,反而还提出了一个更加过分的要求:
他们希望,嘉靖皇帝可以改认正德的爸爸弘治为父亲,而改口管自己的亲生父亲叫叔叔。
在嘉靖看来,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自己这个皇帝,不是自己争取要做的,而是你们求着我来做的。
我答应你们做这个皇帝你们就应该感恩戴德,凭什么还要让我换个爸爸?
所以,嘉靖没有同意这个请求,而是十分强硬的把父亲追封为了先帝。
然而,嘉靖前脚把父亲抬进祖庙,后脚朝廷里就有两百多号大臣在紫禁城左顺门外聚众闹事儿,拉横幅抗议,嘉靖好说歹说仍不奏效,没办法,只好叫来锦衣卫将他们打散。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嘉靖终于明白了当年堂哥朱厚照为什么宁愿出居庸关去打仗也不愿意留在紫禁城里,因为,这红墙宫内的大臣们,尤其是文臣们,实在是太过讨厌了。
首先,大明王朝的文臣,他不是一个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从来不会孤军奋战,而总是抱团取暖。
比如,朝廷里的一位侍郎整天和皇帝做对,皇帝想要收拾这位侍郎,侍郎身后立刻站出几十位朝廷大员联名作保,表示你要敢动这位侍郎,我们也不干了。
再比如,朝廷里有一位御史每天总是顶撞皇帝,嘴里总没好话,皇帝想要把这位御史调离京师安排到地方工作,皇帝会找到吏部,让吏部签发调令,结果吏部的官员一直推拖不办,表示这事儿实在不好操作,皇帝一问为什么不好操作,吏部官员只好摊牌,因为这位御史在都察院的人缘相当不错,您要是把他给弄到地方去工作,好几位御史就会跟着辞职。
文官不再是文官,而是成为了集团。
他们成为集团之后,工作的第一要务,不再是宵衣旰食的报效国家,而是绞尽脑汁的从皇帝手里分权。
他们不允许乾纲独断的皇帝存在,他们要求皇帝尊重他们,要求皇帝事事听他们的话,并且尽可能的遵从他们的意志。
总而言之一句话,如果大明王朝的权力只有一份,那么很显然,文官集团希望权力在自己的手上。
面对一个集团,面对来势汹汹的文臣们,嘉靖皇帝有点力不从心。
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我们要知道,嘉靖一朝的名臣,那是很多的。
前有杨一清,夏言,张璁,中有严嵩,高拱,徐阶,后有张居正。
这些人,心中都有算计,各自暗怀鬼胎。
大臣们往往把矛头对准手握权力的自己,永远在给自己制造问题,永远在和自己对着干。
嘉靖试过很多种方式来解决这种情况,他曾经义正言辞的发表过自己的想法,也曾经低三下四的恳求大臣们放他一马,他也曾经醉心于权力争斗,以为自己只要足够聪明,就能够改变这一切。
然而事实证明,无论他怎么做,都不能改变大明官场的一丝一毫。
所以,这样一个快被大臣们逼疯的嘉靖,你还会觉得他是如电视剧中演绎的高智商么?
他当然不是高智商,不仅智商不高,反而在这种情况下,他有点破罐子破摔。
嘉靖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如果权力在己方,那么自己将永远是众矢之的,也因为权力在己方,这帮大臣们将会一直团结起来,一直把自己当成敌人。
所以,嘉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这烫手的权力抛了出去。
权力既走,嘉靖惊奇的发现,自己居然轻松了不少。
因为,自己不当权了,自己不掌权了,自己也不作为了,那么权力就回归到了文官集团的手中,可问题是,文官集团的宗旨也不是人人都可以享有部分权力,文官集团也有领导者,文官集团中也有人想要独霸权力,做臣僚的领头羊。
于是,当年这些对嘉靖同仇敌忾的战友们突然开始分崩离析,开始相互攻击,相互内斗。
权力在大臣的手里不断游离,不断转移,而在这个过程中,大臣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已经消失不见,剩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内耗。
是什么样的内耗,想必你已经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见识到了。
而就是在这一刻,我们的嘉靖同志,终于悟了。
他终于明白了他毕生追求的帝王之道并不复杂,反而十分简单,简单到只有五个字,那就是:
政不由己出。
把所有的权力都交出去,把所有的主意都让别人去拿,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别人去做。
让内阁去做,让司礼监去做,让六部去做,让三法司去做,让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千千万万的人去做。
为了做事(夺权),他们会奋不顾身,会争得头破血流,到死为止。
他们做对了,无需表扬,因为这就是他们分内的事情,他们做错了,自己也无需承担责任,因为错误永远是下面人的。
让他们轻视自己,让他们忽略自己,让他们永远猜不透自己。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直到这一刻,才正式修炼成为了一名“人精”。
别说是嘉靖,人生在世,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
万允万当,不如纵容,千言万语,不如一默。
你要记住,如果你不去说一句话,那么你就永远是这句话的主人,而如果你去做了一件事,那么你将会永远是这件事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