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百科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上》热浪育平望古镇文旅新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9:50:00    

“运河里流的不是水,是中国人两千年的乡愁。”日前,大运河题材电视剧《北上》在央视一套正式收官,累计收视达3.9亿户次。影视“热映”带动文旅“热游”,《北上》中长达11分钟的运河货运镜头,吸引各地游客走进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感受“一河渔火,十里歌声”的江南风情。

平望古镇


四河汇集地,古镇因水兴。隋大业六年(610年),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段)开凿完成,自此,浩荡的运河水流经平望大地,润泽万物生长。作为水陆枢纽的平望,汇聚古运河与新运河、太浦河、頔塘河的“四水之力”,航运交通四通八达,自然风光集“河、湖、桥、街、寺”于一身,绘就水运时代“大商巨舶,百货辏集”的“姑苏繁华图”。“平望镇是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中,传统运河空间尺度保存最好,城镇与运河空间联系最为密切的一座。”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曾这样称赞。

“剧中有运河货运镜头取自平望安德桥和运浦湾。这里曾是‘工业锈带’,如今变身网红打卡地……”有网友这样推介这颗“运河明珠”。其中提到的“运浦湾”,是平望结合“沪湖蓝带计划”重点打造的农文旅示范区之一,通过传统产业焕新、绿色生态转型,已从原本作坊林立的“生产岸线”蝶变为集运浦文化展示、花圃观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高颜值”文化生态走廊。

一号粮仓


“以前形容太浦河平望段是‘工业锈带’,现在整个太浦河沿线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加上一些文旅项目的打造,那真的是变成了一个风景区。”吴江区平望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局环境保护岗负责人朱林波自豪地表示。

“运河书房”周末预约需提前28天,浴室改建的民宿房价达1580元/晚仍供不应求……“北上热”随运河水奔涌而来。“《北上》播出后,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为镇上的餐饮、住宿等行业带来新机遇。像我们的民宿客房,在短时间内预订了一大半出去。”京杭大集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朱茵告诉记者。

司前街


“湖畔樯桅林立,街市熙熙攘攘。”位于平望镇南端的司前街起源于唐代,曾是当地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如今仍升腾着人间烟火。百余米的小街两侧,散落着石桥、古宅、茶坊、书院、酒楼等,串联起水乡儿女的美好生活。游客们背着单反,在街口平望老粮仓前停下脚步,好奇地打量这三幢清水墙砌的建筑,墙上“粮库安全生产十条规定”的红字依旧清晰。这里承载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代平望人的“稻香记忆”,如今又被改造为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走进粮仓,跟随语音讲解,聆听历史脉搏,凤凰牌自行车、红双喜牌搪瓷盆等老物件带领游客穿越时空。

老粮仓


“我们保留了粮仓原本的青砖地面,在空间布局上,设置了一艘四分之一的大槽船切面,系统展示船舱的内部结构和货物的堆放方式。”京杭大集项目负责人介绍,一号粮仓长设以“大运河畔的平行旅程”为核心的主题展览,汇聚富含“平望特色”的运河风物、非遗产品,构建动态式的运河枢纽集市;二号粮仓的主题展览应时而变,以数字技术还原运河文脉源远流长;老粮仓深处,平楼旧仓库被改建为粉墙黛瓦的精致民宿,游客们伴着“稻花香”酣然进入“运河梦”。

运河主题展览


老粮仓文旅创意多元,群乐旅社成为民国风情浓郁的茶馆,“红房子”蜕变为窗明几净的“初见书房·运河密码”,由旧厂房衍生出香飘十里的平望酱文化园……平望镇持续推动历史文化遗存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而“影视+文旅”的双向奔赴,又为这座大运河畔的江南古镇带来了新热潮。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通讯员 沈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