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又称东北虎,是虎的亚种之一。是现存体重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右,尾长约1米,成年雄性平均为250千克,也有达到350千克左右。野生西伯利亚虎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
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活动范围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不会爬树,很少袭击人类。东北虎主要捕食鹿、羊、野猪等大中型哺乳动物,也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捕食方式为偷袭。孕期为103至105天,一胎生2至4仔,二至三年生产一次,野生寿命15至17年,最高为20年,人工饲养情况下寿命为20-25年。
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与偷猎,至2015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野生西伯利亚虎仅500头之内。
西伯利亚虎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起源于亚洲东北部,曾经遍及俄罗斯西伯利亚至韩国地区,有300万年进化史,在中国境内又被称为东北虎。虽然它拥有巨大的体形和惊人的力量,野生的西伯利亚虎却依然濒临灭绝,这支珍稀物种的生死存亡仅系于一线。
2009年《科学》Carlos A. Driscoll发表了一篇专门阐述里海虎和西伯利亚虎关系的论文,基因研究表明西伯利亚虎和已经绝灭的里海虎有着相对别的虎亚种最近的亲缘关系。调查指出很可能两种虎的共同祖先在大约一万年前通过古中国丝绸之路去往中亚,里海地区定居繁衍。而其中一支横穿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地区形成西伯利亚虎种群。有猜想认为正是人类活动分隔开了这些本来属于同一种群却分布于不同地区的虎并最终让它们分别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这样的调查结果引发了人们在中亚地区重新引入老虎的无限遐想。同时栖息地调查也在阿姆河三角洲,伊犁河三角洲等地方进行着。如果设想得到实现,人们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重新看到虎的身影。
成年雄性西伯利亚虎体重平均为250千克,头体长约为2.3米;成年母虎平均体重约为170千克,体长约为2米,肩高1.1米左右,尾长1.3米左右。最大身长可达2.9米(含尾长)。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和“万兽之王”之美称。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其毛色艳丽,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淡黄色,腹面白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全身布满黑色的条纹,前额上的黑色横纹中间略相串通,形似“王”字。
在夏季由于日照时间长,被毛会变短,颜色变深。进入冬季则毛长而色淡,呈淡黄色。为了融进多雪的栖息地,西伯利亚虎冬季的毛色较白,不象温暖地区的老虎那样有红色的条纹。为了抵御低达零下45度的低温,它长着厚厚的皮毛,在所有老虎中,它每平方英寸的毛发数量是最多的。
成年西伯利亚虎的牙齿较强大,一般为30个。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犬齿十分粗大,呈圆锥状,齿尖部稍向后弯。长54-78毫米,粗20-26毫米。
西伯利亚虎拥有火一样的目光,身体厚实而完美,背部和前肢上强劲的肌肉在运动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动向前,平稳而安静,就好像在丛林中滑行。它还有尖硬的锯牙钩爪,5个非常锐利的虎爪使用时伸出,不用时缩回爪鞘避免行走时摩擦地面。西伯利亚虎生性内向,多疑而凶猛,动作敏捷,在丛林中出没无常,一般人很难亲眼目睹野生的西伯利亚虎。
西伯利亚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
捕猎方式是静伏或潜行至一定距离,然后突然袭击,猛扑过去,咬住被捕动物的颈部,使猎物无法逃脱。捕食野猪,以及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类动物,偶而亦捕食野禽,秋季亦采食浆果和大型昆虫等。
冬季发情交配,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在105-110左右,每产2-4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kg,哺乳期5-6个月,母咶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