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百科
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顶流塌房,她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复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5:00:00    

因为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人吗?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英剧《道格拉斯被取消了》(以下简称《道格拉斯》)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该剧于去年6月在BBC播出,由《神探夏洛特》的编剧史蒂文·莫法特亲手打造,尽管刚开播时不温不火,但眼下却突然在国内爆火,豆瓣评分一路飙到9.4,被誉为“2024年的剧集遗珠”。

《道格拉斯》短小精悍,只有4集,集黑色幽默、复仇爽剧、严肃现实等多重卖点于一身,让人能够很快刷完,并久久回味。

剧名中的“被取消了”源自欧美的Cancel文化(取消文化),指的是网络时代的群体抵制行动,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塌房”。最典型的,就是J·K·罗琳因跨性别问题上的不当言论而被大量哈利·波特粉丝开除了“原著籍”。据英国《卫报》统计,2024年因言论不当被“取消”的公众人物同比增加47%,而剧中道格拉斯的遭遇便正是这一现象的缩影。

《道格拉斯》主要围绕一场复仇而展开:一个职场性骚扰受害者蛰伏多年,向国宝级主持人挥起了复仇的利刃。

男主道格拉斯是一位主持人,负责主持热门时事节目《六点直播》,在业内享有盛誉,很多英国人从小就听着他的新闻长大。在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他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子是新闻界大佬,手下掌管着一间报社。在旁人眼中,道格拉斯是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拥有幸福的生活。

可这样完美的他,却“因言获罪”。在道格拉斯参加完表弟婚礼的三天后,一则八卦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流传:有人指出他在婚礼上讲了一个“辱女笑话”,恶心至极。这则八卦很快就引起了道格拉斯经纪人的注意,但他却不以为意——一个没有证据、没有具体内容的指控,大抵很快就会湮没在网络的信息流当中;更何况谁能在喧嚣的婚礼上,为自己酒过三巡后说的每一句话负责?

然而,事情却并未朝着道格拉斯期待的方向发展,只因他的女搭档玛德琳转发并评论了这则八卦,“别信这个,那不是我的搭档。”玛德琳的社交账号坐拥两百万粉丝,她的转发直接将此事送上了热搜,让道格拉斯不得不做出正面回应。

原以为玛德琳是无心之失,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道格拉斯及其身边人才猛然发现,这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是玛德琳精心策划的。而这一切都源于道格拉斯的两种行为——袖手旁观和“造黄谣”。

原来,在玛德琳的成长过程中,道格拉斯曾给了她两次鼓励,一次给她以信心,一次令她陷入了绝望。

玛德琳曾将道格拉斯视作人生偶像,求学阶段她曾参加道格拉斯的新书签售会,询问该如何入行,而道格拉斯则鼓励她“大胆去做”。多年后,玛德琳终于拿到了成为新闻主播的敲门砖,却遭遇了道格拉斯经纪人的性骚扰。道格拉斯在经纪人的酒店房间门口撞见了窘迫的玛德琳,却误读了这一切,选择心照不宣地离开现场,并鼓励玛德琳进行性交易,“无论你不得不经历什么,这是值得的。”

道格拉斯在房间门口默许了两个行为:一个是经纪人的“越轨”,潜规则女下属;另一个是让女下属“大胆去卖”,对灰色交易推波助澜。尽管道格拉斯本身严于律己,但他却在无形中沦为他人的帮凶。

而玛德琳当时的遭遇又是怎样的呢?她在经历一次可怕且前所未见的服从性测试。经纪人堂而皇之地以“女权主义者”自居,但做的却全都是剥削女性的事:他表面扬言只是“随意的聊天”,实际上从言语到行动处处都流露着权力的压迫:先是言语骚扰,然后逼玛德琳喝酒,做出令人不适的肢体接触,最后甚至当着玛德琳的面脱下衣服,躺进了浴缸,并暗示一旦玛德琳走掉,机会就没了。

幸而玛德琳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才摆脱了这一切——她拍下了经纪人的裸照,并威胁对方。

在这之后,道格拉斯又做了另一件错事,他想当然地认为那场交易已经发生,于是他开始“造黄谣”,说自己曾在经纪人的房间门口撞见玛德琳,暗示玛德琳靠“身体上位”,令她再度陷入窘境。道格拉斯与玛德琳的梁子就此结下,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多年之后,才终于迎来了玛德琳的反击。

这段渊源为玛德琳的转发评论埋下了一语双关的伏笔。“别信这个,那不是我的搭档,”玛德琳看似力挺道格拉斯,实则在与对方划清界限,因为这句话其实还暗含着这样的潜台词:我的搭档不会做这个,如果做了,那他就不是我的搭档了。结果一语成谶,道格拉斯还真就因此失去了工作,地位被玛德琳取而代之。

值得思考的是,道格拉斯说他曾在经纪人的房间门口看到了玛德琳,这本身是在陈述一件事实。将这件事解读为“造黄谣”,是否有些强行解读?而道格拉斯只因这件事就被断送职业生涯,是否有些冤枉?

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仔细一想却并非如此。他把这件事当作谈资四处传播,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他的陈述会造成他人对玛德琳的误解和伤害。更进一步来说,女性在职场中的处境本就艰难,他的这番“打趣”是直接贬低玛德琳,让她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更难获得认可。

剧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玛德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男性的方式回击了男性。她会在工作场合对异性动手动脚,让对方感到不适;也会在身体发泄后,撵走想要留下来的伴侣;她还深谙职场PUA,会对那些表示异议的同事反向洗脑。更绝的是,曾经性骚扰她的经纪人,后来甚至成了她听话的“狗”。

而创作者则经由玛德琳的复仇,带出了一个悲观的想法:面临职场的结构性困境,女性要想抗争,只能用男性的思维打败男性。正因如此,当当旁人把玛德琳的胜利归结为“全体女性的胜利”时,她明确表示“这不是女性的胜利,只是我个人的胜利”。

私以为,这里主要带出了两个信息:其一,是玛德琳不愿被扣帽子,贴上“女权斗士”的标签;其二,是她觉得倘若女性要都以男性的方式去取得胜利,那未免也太悲哀了些。

无论剧中还是现实,都不乏以“女权斗士”之名行不义之举的人。剧中的经纪人便是一个典型,而玛德琳在浴室中回怼经纪人的那番话,则成为了高光时刻之一,“你口中的女权不过是骗人的标签,但我相信人权的存在,人权若是遭到侵犯,不是加入一场运动、拉个横幅、写本书、扛个广告牌或者建个播客就完事了。”

相较造黄谣的道格拉斯来说,玛德琳的上位手段本身也不干净。而《道格拉斯》的核心命题也就此围绕两位主人公展开——在互联网“一叶障目”的当下,究竟什么才是对或错?任何人都只相信并脑补自己看到的内容,但它真的是那样吗?正如剧中讽刺的那般,“互联网的记忆不是硬盘,而是碎纸机。人们把正义撕成碎片,再拼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讽刺的是,道格拉斯说的那个“辱女笑话”在剧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具体显现,谁也不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而这种语焉不详,或许也正是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之一:在舆论审判轮番上演的当下,真相会在情绪的裹挟下逐渐被淹没,变得不再重要,而这也反映出“乌合之众”的盲目性。

如此,只用短短四集内容,《道格拉斯》就完成了一场由表及里的挖苦、讽刺和表达。

钢瓒儿

责编 柴颖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