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嘹亮的歌声在抗日山烈士陵园内回荡。3月28日,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当地小学500余名师生,早上7点30分出发,前往抗日山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于此的1800余名烈士。从1975年起,每年清明节前夕,他们都会组织这样的行动缅怀先烈,至今已坚持50年。
师生前往抗日山烈士陵园
“30年前,我是这里的学生,现在我成为了这里的老师。今天,我带着我的学生来到这里,让他们亲身感受先烈们浴血奋战的精神,体会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与民族担当,最好的教育应是亲身经历,远比课本上的文字更令人铭记。”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教师顾芳芳表示。
师生前往抗日山烈士陵园
集体鞠躬、默哀,为烈士们献上花圈和鲜花……在抗日山烈士陵园内,全体师生先后来到小沙东海战烈士冢、英雄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地,向先烈们表达深深的悼念之情。
师生在抗日烈士纪念塔下聆听英雄故事
“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到英雄故事,今天站在烈士墓前,我才真正感受到他们的伟大,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学生王以宸说。
缅怀先烈
50年来,每年清明节前后,这所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都曾以不同身份,去抗日山上祭英烈,俨然成为当地一代代学子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课堂。
缅怀先烈
“学校注重把思政课从教室搬到室外,把革命历史转换为课程资源、把革命遗址作为学习阵地。”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少先大队辅导员周杨说。在她看来,这是校外思政课,“老师”是学生们祭拜先烈的过程,“课本”则是抗日山上的红色革命历史。学生们拜的是英雄、传的是精神,这种传承,在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缅怀先烈
今年,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陆续回访了近50年曾参加过“抗日山祭英烈”活动的老师、学生、家长。他们纷纷表示“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些话放在教室里讲,不一定能感同身受,但参加过这场活动后,对这些道理,初心不改,笃信不疑。
缅怀先烈
缅怀先烈
多年来,赣榆区立足本地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教育新的“长征”路上,进一步丰富学校实践课程资源,形成一批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研学活动,让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
通讯员 张南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王丽丽